PPP,让资本寻到新蓝海

  • 安迅达工程咨询
  • 2022-12-12
  • 33333

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几近爆发式的增长不断刺激着金融界的神经,让这个市场嗅觉灵敏的行业再次血脉偾张。

  面对新的市场蓝海,在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之中,PPP的哪些特质引发了资本的高度关注和市场的热烈反响?他们又做了哪些“功课”,发掘利润点,做好风控呢?

  PPP哪些特质增加了市场吸引力 

  “可以预见,2016年,我们即将迎来一个PPP落地大潮。”

  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主任梁舰认为,随着社会对PPP模式进一步地深入了解,政府推进力度的加大,金融机构大举介入,经过前期社会投资者与政府的协商、市场的预测、政府前期所做的识别工作等都逐渐到位,全国各地的PPP项目即将进入项目落地的高峰期。

  在落地大潮中,PPP项目的特质也将逐渐显现出来。

 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行业务部执行总经理冀晖认为,PPP项目一般是国家或地方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项目,项目周期长,收益从目前看与一些2—3年短期项目收益相比的确不高,但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逐步加大,利率处于下降通道的情况下,因PPP项目收益相对稳定,机构投资者可以提前锁定“相对较高”收益。

  此外,他还关注到,目前,国内PPP项目和国外PPP项目还有一定的差别,一是项目纳入国家级PPP项目库,关系国计民生,且得到地方政府和财政部认可和支持;二是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(政府对项目兜底);三是相应机构担保,或还款来源上对本金、利息差额补足措施等。此外,国内增信一般需要政府和大型央企或国企出面。

  “有政府信用担保,资金来源明确,还款能力有保障,这是PPP项目最大的优势。”英达科技集团投资并购经理张双安认为,同时对于社会资本来说,在SPV(特殊目的公司)公司占据主导地位,运营可控,也是社会资本的一个定心丸。

  谈起投资PPP项目与投资其他项目的不同,梁舰认为,一是PPP项目做过物有所值论证、财政承受能力论证,并且政府会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监督,出现风险能及时发现和解决,保证项目安全运行。二是工程质量更有保障。因为PPP项目是建设运营一体化的,建设期的质量直接关系运营成本。

  国信招标集团PPP研究中心副主任童再军认为,PPP的优势还体现在“双赢”上。从政府角度看,PPP项目的优势一是推动转变政府职能,二是缓解政府的财政赤字,三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,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。从民营企业角度看,PPP既是一次巨大的商机,又是一次让专业的企业做大、做强、做精的好机会。

  当然,在看到巨大市场机遇的同时,PPP面临的许多问题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。

  例如,在市场环境方面,我国的PPP法律制度相对滞后,没有点对点、专业性较强的PPP法律制度,目前都是参照相关的法律制度。因此,业内人士广泛呼吁国家能够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,在法律层面保障各方的利益,相关部委能够携手合作、划清权限,共同推进PPP业务。

  此外,也有业内人士呼吁,在进行PPP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时要有系统化的思维。因为PPP是一种多方位的合作关系,除了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两大主体外,合作过程中还需要很多其他社会机构参与进来,如金融机构、咨询机构、律师事务所等,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的合作关系。

  对于中介服务,受访的业内人士也期待咨询中介机构业务运作能够更加规范,在各自擅长领域形成专业特色,促进PPP业务走向成熟。

  金融机构更关注哪些PPP指标 

  根据2015年PPP项目的签约情况来看,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。

  除了稳定的现金流,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曹珊注意到,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还会重点考虑项目的盈利性、退出安排、投资流动性等因素。在实践中,项目的收益基础是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主要考虑因素,PPP项目的退出机制和合作期限则是金融机构随后重点考虑的因素。总体而言,金融机构倾向于收益基础稳固、退出机制安排灵活、合作期限短的PPP项目。

  “在与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,我们观察到目前金融机构对于项目合作期限、合作回报率、地方财力情况比较重视。合作期限达到20年以上的,金融机构比较谨慎。对于显性回报率,一般要求在7%左右,但是隐性回报率要求更高,有的甚至会达到10%左右。对于具有稳定预期的经营性收益支撑项目,比如,收费高速、水务、核心区域土地开发类项目,金融机构参与热情较高。另外,对于获得国家支持的项目,金融机构也更愿意参与其中。”张双安表示。

  据中国电建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海外事业部商务经理陈倩介绍,对于2016年的PPP业务,他们已经有了思路,就是以“金融机构+承包商”的方式设立项目基金,尝试“股权+债权”的融资模式,并且尝试在非经营性项目(政府购买类项目)上开拓其他较稳定的收益渠道,减少对财政资金的依赖,更有利于推进项目落地。

  陈倩认为,投资PPP项目或是其他项目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盈利性。金融机构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一般是广大的投资者,针对于某一项目的投资,投资者自身理财的需求会对项目收益率有一个心理预期,如果项目的收益率未能满足这样的预期,则很难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。因而,金融机构会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在投资PPP项目或其他项目之间做权衡,投资收益率高于投资者心理预期的项目。

  哪些PPP风险需要重点防控 

  做好风险控制是确保能够获得相关收益的重要保障。

  中财亨利投资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金胜认为,在风险控制方面,他们一般会关注项目的股权结构合理,最好是由国有资本实际控股的项目;股东结构合理,体现出专业性和互补性;项目现金流能覆盖项目融资本息;当地政府较为诚信,而且要有足够的财力。

  曹珊认为,金融机构基于规避项目投资风险的考量,在进行项目投资前,主要关注政府的财政状况、社会资本的资质和信用,并衡量PPP项目提供的增信措施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。

  金融机构一般仅以资金方或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参与PPP项目,并不擅长PPP项目的建设、管理、运营等,若一旦项目出现经营不善或管理纠纷,会直接影响收益的实现。因此,金融机构在向项目公司提供融资之前,需要对融资主体和管理团队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,寻找具有良好口碑的合作方,对项目的运营及未来现金流收入进行财务分析和测算,确保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项目纳入政府的全口径预算管理,并通过相关协议争取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权利。

  她提示,PPP项目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影响,若政府方违反财政补贴机制和项目唯一性的承诺,往往造成社会资本无法收回投资本金或取得合理的利润。对于政府的政策风险,金融机构必须从当地产业结构、财政实力、市场化程度、过往资信记录等多方面进行考量,并通过签订详细的法律合同,降低地方政府“随意签约,肆意毁约”的概率。

  张双安表示,一般来说,金融机构在PPP业务的风险控制上有以下几点安排:第一是要求项目符合银行的投资导向,比如国家比较支持的棚户区改造、水污染治理、公用事业等。第二是从组织设计上进行风险隔离。目前许多银行参与了政府成立的PPP基金,以PPP基金方式投资到项目当中,间接隔离了银行的信贷风险。同时,对于PPP项目直接贷款,一般会以未来收益或者PPP投资方提供担保来降低风险。第三是对项目公司股权托管提出要求。要求在投资方无法偿还项目贷款时,在保障项目正常运作基础上,对项目股权进行适当处置。

  PPP模式对金融业务的影响是长期的、系统的,金融机构要拥抱PPP金融的市场蓝海,亟需进行金融模式创新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,已经有多家银行、信托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都设立专门PPP团队,参与到PPP项目之中。

相关资讯

在线咨询

在线咨询

QQ咨询

QQ在线咨询

电话沟通

13880119211

微信咨询

扫一扫添加
客服微信